【樂人投稿】拆解你首考試歌:Mozart K279 第一樂章 (中)-王月 WongYuet

O 2017/11/16    瀏覽: 5006 次

Mozart K279 第一樂章 (中篇) 

 

上篇已經分析了此樂章的整體結構,閱畢應該對於彈奏有一定概念 ,如要重溫請按以下連結:

 

Mozart K279 第一樂章(上)

 

而本文將會就著 織體變化 (Change of Texture) 及 和聲 (Harmony) 兩大範疇,由頭至尾順序分析不同的細節。

 

在分析前,先就 Change of Texture 作少許補充。各位在學 Aural 或樂理的時候,一聽到 織體 (Texture) 這個字,便會聯想到幾個 xx-phonic 的關鍵字。但下文會談及樂曲的織體變化時,並非單純地指樂曲是甚麼 xx-phonic,其實 Texture 這個字的意義可以更廣泛。例如可以指樂曲縱向看起來時,和聲的 厚度 (Thickness) 及所使用 音域 (Range) 的寬闊度 。

 

筆者認為,一首樂曲的 Change of Texture 與氣氛轉變有著頗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透過分析 Change of Texture,加上其他不同因素輔助,便可以判斷歌曲不同位置的 音色 (Tone Colour)大細聲 (Dynamics) 等應該如何處理,去營造適當的氣氛。

 

另外亦都建議多聽一次樂曲,才一邊看著樂譜閱讀下文。

 

Recording: http://bit.ly/2iggLpO

Score: http://bit.ly/2gMJ5jc

 


 

[Exposition]

 

1st subject

 

Bar 1-4 (上圖藍色示) : 這是一個鮮明,但不算太激動的開首,因此演奏的力度和音量不必太過剛強。

 

Bar 5-8 (紅色示) : 這就是筆者所講的 Change of Texture。左手轉為高音譜號,令音域突然收窄,加上右手旋律的節奏也比開頭來得輕鬆,因此此處的 Tone Colour 及 Dynamic 應有所配合,令整體的氣氛由比較強烈,變為比較優美。另一重點是,是次變化不算劇烈,但也頗鮮明,轉換就不應拖泥帶水。

 

除 Change of Texture,相比 Bar 1-4 感覺和諧清澈的 Harmony,Bar 5-8 逢右手第三拍就出現了一些撞音(藍圈示)。雖然撞音處於應該稍為突出的第三拍,不過樂曲創作的年代仍相對保守,演奏時切勿過份強調此音,但可輕輕突出為音樂點綴。

 

而 Bar 7 帶來轉調至 F Major 的錯覺(加了 Bb 及出現 F Major 的終止式 Cadence),也為整個圍繞 C Major 的段落增添不同色彩。之後 Bar 8 就重回 C Major。

 


 

 

Bar 9-12 (上圖黃色示) : 這裡包括兩組非常相似的短句,Bar 9-10 一句,Bar 11-12 另一句。不斷攀升的琶音,似要將樂曲帶到某個方向。但我們仔細比較這裡前後兩句,便知道第一句其實是「食詐糊」,樂曲未如預期發展到新的方向,並且停在聽來古怪,偏離 Home Key 的 Cadence 上,一直到第二句才是「真命天子」,帶來真正 Texture 上的轉變了。處理上,第一句可以稍為由弱漸強,但點到即止,第二句再次由弱發展,之後逐步注入能量,迎來 Bar 12 第三拍起變得更厚更豐富 Texture 的段落。

 

Bar 12 第三拍 - Bar 14 第二拍 (藍色示) :這裡的 Texture 變化頻密,因此我們彈奏的 Tone Colour, Dynamic 等等也可以鮮明轉換。

 

Bar 14 第三拍 - Bar 16 第一拍 (紅色示) :此處 Harmonic Rhythm 突然加快,連續地出現每一拍轉一個和弦的情況,與前面鮮明對比;加上右手也是一小節一個動機 (Motif) 的方式不斷向上做模進 (Sequence),為歌曲推到小高峰,所以可以將比較明朗的音色,不斷加強並向上推進至 Bar 15 最尾,最後迎來一個不完全終止式 (Imperfect Cadence),則可帶出少少「跌 watt」感覺。另外歌曲亦第一次出現長達一拍的休止符,猶如為這個大致圍繞 Home Key 的段落作結。

 

Bar 16-20: 這是 1st subject 跟 2nd subject 之間的過渡段 (綠色示) 。Bar 17 起 Texture 再次變厚,音域拉闊,Dynamic 和 Tone Colour 要順勢而為做出氣勢也非常顯然易見。

 

 

和聲方面(詳見上圖,紅字示),Bar 17-18 是一個 A Minor 的 Cadence,Bar 19-20 則是 2nd subject 的 Dominant Key (G Maojr) 的 Cadence,兩句表面看以 Sequence 方式推進,其實內裡的 Harmony 亦有乾坤。Bar 17-20 四個小節,一個小節一個和弦 (Chord),分別為 E Minor, A Minor, D Major, G Major,這是一個五度循環 (Circle of 5th) 的和弦推進 (Chord Progression),聽起來非常流暢之餘,而且方向感十足,直接指向 G Major,因此 Dynamic 方面也可以作配合。另外由於頭兩個 Chord 為 Minor 性質,只聽此部分可能會令人少許疑惑,待聽罷之後兩個 Major Chord 才有撥開雲霧的感覺,為聽眾帶來 2nd subject 的新一段落。


 


 

2nd subject

 

 

左手再次使用高音譜號 (上圖紅圈示) ,令音樂當下的音域收窄,即以 Change of Texture 令到 2nd subject 變得華麗。

 

Bar 20-25

首四小節先保持輕鬆的氣氛。直到 Bar 24-25 將 Bar 22-23 的元素再次強調時才加強一點,注入多點力量。 (由紅色陰影到藍色陰影位置) 。
 

 

Bar 25-29 (黃色陰影示)

Bar 25 第三拍至 Bar 29 可以理解為慢慢「儲氣」,等待 Bar 30 一下釋放出來,因為觀乎這段的 Texture 比較薄,變化的方向尚未明確,加上 Harmony 方面比較長時間在幾個比較過渡性的 Chord 徘徊,遲遲未有使用 V / I 等功能及聲音上清晰明確的 Chord,因此 Dynamic、Color 方面都似在醞釀方向但尚未明朗。樂譜上就算寫了 forte,都千萬不要以很肯定、有氣勢的方式處理,比較輕描淡寫就好。

 

Bar 30-38

先看看下圖分析此段的 Chord,你會發現 Harmony 舖排非常簡單,只有 I, ii, V 三個 Chord。
 


 

Bar 31-32 第一句:I - - V6 - - I - - ii - V7 -

Bar 33-34 第二句:I - - V6 - - I - - ii - V7 -

Bar 35-38 最尾句:I - - - - V7 - - - - I - - - - - - 完

 

第一二句的 Chord 一模一樣,但左手由第一句保持中音音域,去到第二句變得間中向下尋求發展,令音樂不時被拉闊,合理地判斷聽起來應該比第一句稍為更有氣勢,所以我們 Dynamic, color 上可以配合一下。

 

第一二句明明變化愈來愈多,第三句卻顯得些少反高潮。先是 Chord 沒有繼續頻繁轉換,加上 Texture 方面,Bar 35 左手部份忽然靜音令音樂突變單薄,Bar 36 左右手皆有演奏,但節奏比較簡單,音域亦處於低沉的位置,因此你想像到這裡的 fp 標示是有意識將氣氛壓抑一些,待 Bar 37 回到 I Chord 再清晰一些,之後 Texture 變單薄,以只有右手演奏並且 motif 一路向上發展的方式完結 Exposition。

 


 

本文(中章)暫時完結,待下章將會分析 Development 及 Recapitulation,請密切留意。如有疑問,歡迎留言或 Contact 我!

 

黃志輝(王月)

 

聯繫作者

Facebook: fb.com/walterwongyuet

Instagram: instagram.com/wong_yuet

Email: wongyuet@me.com

 

想為子女找個好的音樂導師?

請用本頁上方之「樂人搜尋」列或是進入「樂人頻道」頁面,尋找各區樂器導師,無需中介即時與導師聯絡及查詢。

王月

黃志輝(王月),香港教育大學音樂文學士畢業生、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及劇團「無名製作」音樂總監,公開發表之作品超過 40 首,曾於 2015 年獲得香港青年協會電影配樂工作坊之優異獎項。現為全職音樂人, 創作外,黃氏亦熱愛教學及演奏,有逾五年教學經驗,並持鋼琴、色士風、單簧管及樂理之演奏文憑及八級證書,擅長以和聲、歷史、演奏技巧等不同角度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近年熱衷於學習爵士樂演奏。

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