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有樂有理】古典音樂不是不可以「平行五度」嗎?- 徐弦 若是有學過六級或以上樂理的朋友都應該會記得,最起初入門學寫和弦進行時老師都必定會教你寫四部和聲(SATB)結構,而其中一...
【樂人專欄:樂言】古典音樂性價比-胡喬立 香港早已不是文化沙漠,但始終是個根深蒂固的商業社會。消費者有限的個人財力,面對無數的消費模式,如何說服精於衡功量值的香港人來捧場,「以...
早期古典音樂 古典風格是比巴洛克時期晚的音樂。對於「早期古典音樂」可能你就會立刻想,這就是未成熟的古典風格嗎?當然不是,它們除了傳承了巴洛克音樂風格,亦有其重要特色。這次《巴洛...
古典音樂的樂壇,不時會有演奏家挑戰極限,把某作曲家某一類的作品全套表演一次,例如今年九月香港大學就請來了列夫茲(Konstantin Lifschitz)彈奏貝多芬的全套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而來年的藝...
為何古典音樂這麼悶! (一) 為何有古典音樂這麼悶蛋的音樂? 又老土, 又常重複, 節拍又單調, 你們為何還要演出?! 香港為何有這麼多音樂家? 其實, 是你的概念錯了, 或者說: 我們的概念...
我們現代人聽古典音樂,一般都是去音樂廳聽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大型交響樂;去歌劇院聽威爾第三幕歌劇;喜歡室樂及獨奏作品的聽眾也是去正式的演奏場地欣賞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蕭邦鋼琴獨...
曲目介紹可以說是音樂會上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樂手和聽眾間的橋樑,這位無言的嚮導能夠帶領讀者們全情投入音樂世界。 撰樂 DIE MUSIKZEITUNG 現正推出曲目介紹撰寫服務,我們歡迎各表演...
一直不欲提筆寫樂評,香港始終由華人佔多數,傳統上比較注重人情面子,而本地音樂界行頭窄,行內人很多都是認識;有可能是從細一同學步的師兄弟,亦可能是表演場合共事過的行家,至低限度,...
音樂會簡介 《越》多媒體音樂會揉合古典、當代及原創電子音樂作品配以舞蹈及影像,期盼觀眾體驗穿越黑暗進入光明的歷程,從而更有力量活出絢麗的生命。音樂會演出包括巴哈、莫扎特、韋瓦第...
去Concert,咪亂拍手! 一下拍錯的話, 會畀人話唔識嘢, 但係唔拍又唔畀面表演者, 如何在適當時間霸氣地鼓掌歡呼而又不被人白眼, 今次《拍“爛”手掌》音樂會就為大家揭曉箇中秘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