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隨心弦】「典解唱粵語歌咬字唔可以唔準?」-徐弦

O 2016/08/09    瀏覽: 9775 次



「點解唱粵語歌咬字唔可以唔準?」

這是個幾十年來沒完沒了永遠都有人提出的問題,近日在網絡上遊走又再在群組中見到有人提出類似的問題,「點解英/國語歌可以接受咬字不準?粵語就唔可以?」;
「點解評判的計分表一定要有咬字這一項評分?」等。還記得十幾年前筆者還是個窮學生(未有錢去正式跟老師學唱歌)但活躍於參加不同歌唱比賽的時期,曾經提出過類似的問題。

經過多年學習唱歌,也於幾年前開始擔任合唱指揮,每星期的排練都總要花點時間指導和處理團員的發音及咬字問題,經過這些年日的實踐,筆者本人現在是主張唱粵語歌曲有必要咬字準確的。典解?以下只是簡單歸納
一些一般人能易明的原因和例子,望能初步解答到讀者的疑問。但文章篇幅所限,可能解釋不詳,高手們或可能會認為有誤,還望此文只是個開始能作個拋磚引玉,請一眾高人補充小弟文中的不足及提出指正。最重要是引發更多人對唱歌或語言方面的興趣和討論,甚或更多專業歌者會日後在本網發表文章、講解或分享心得,使香港眾多愛唱粵語歌之人都能從中獲益。
 
言歸正傳。唱粵語歌曲咬字準確是有必要的,其主要原因一定是粵語的「九聲」系統。相比起聲調簡單的英語或是「四聲」的國語,粵語是一套更為複雜及精細的語音系統(英語、國語及粵語發音系統的講解就不在此詳述,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請自行網上搜集或到圖書館會有大量資料和書籍可找到),未講咬字那麼深入前,先簡單講下有關聲調的問題。 在粵語中,以同一個聲母和子音組合成的字音,只要唱/講時用錯聲調便足以改變了原本的字義。唔明白? 唔緊要,我就用以下例子解釋下。
 
就以網上經常被人拿來取笑的基督教傳統聖詩<<主能夠>>為例(事實上傳統聖詩譯音時是用國語來唱,並非譯給粵語唱頌,但幾十年前香港教會因為無粵譯的聖詩可唱,便直接用粵語拿來唱,慢慢便成了慣性)。“主能夠”三個字因為「能夠」二字的旋律聲調不合粵語,便唱成了「燃鳩」這兩個在在粵語中另有粗口含意的字音,讚美詩變成粗口詩,成了笑話。以下是國語版與粵調版畀大家比較下:

<<主能夠>>國語版


<<主能夠>>粵語版
 
 
還有「主」這個字,如果有懶音,在發音前不加上鼻音,而只是直接發音,其中一個可能就會是唱成了「豬」, “讚美主”就唱成了「讚美豬」,又是個笑話。再舉幾個跟鼻音有關又常見有懶音的字:「我」、「愛」、「你」。讀者可以試試把“我愛你”三個字完全不加鼻音來讀一次,出來的字音就大概會是「啊礙呢(Lei)」,如果沒有看著歌詞,聽眾根本就難以分別到底是在唱甚麼歌詞意思。
 
 
又以一些俗稱「合口音」的字為例:
“合”、“及”、“飲”、“立”、“欠”、“今”、“入”、”音”、葉”、“林”
“沉”……等等,多不勝數。若這一類字在字音收結時不把嘴唇合埋而是張開,其便會改變成了另一個字義的字音。
 
以下就以王菀之 《月亮說》一曲的首幾句歌詞為例:
 
凝望你背影 傷「感」「沾」「濕」眼睛
明月夜再清 可惜「心」水更清,
沒半「點」雲彩 遮「掩」片地的愛
伸手會「拾」到往日美麗的歡笑聲
 
若把我用引號括著的字,發聲結尾時不把嘴唇合埋而是張開,唱出來便成了:
 
凝望你背影 傷「減」「 GEM」「 SHAP」 眼睛
明月夜再清 可惜「三」水更清,
沒半「典」雲彩 遮「演」片地的愛
伸手會「實」到往日美麗的歡笑聲



 
再拿多首舊歌,李克勤的《深深深》首句歌詞為例:
 
天色已「漸」「沉」 落日如霧燈「深」「深」「深」
 
同樣用引號括著的字,發聲結尾時不把嘴唇合埋而是張開,唱出來便成了:
 
天色已「賤」「蠶」 落日如霧燈 「三」「三」「三」

 
 
若要再舉其他的例子,真是數之不盡,但再數落去我諗大家都會悶到無心機再看下去的了,就講到呢度。

因為聲調少許轉變會改變字義;咬字少許差異也會改變字義,粵語
本身的發音設計就是要求精準的,故此你開始明白典解唱粵語歌唔可以咬字唔準了吧?
 
聲韻語調複雜而精細是粵語的特色,故此唱粵語歌就有必要保留這些精細的語音特色,才可能展現出粵語獨特的韻味。就如日文歌、韓文歌、泰文歌、台語歌等等,就算不懂聽講那些語言,但從其聲韻語調的特式都大概會認得出是那一種。
 

尤其是近年香港都多了人說要守護粵語,而聯合國亦已正式定義有1億2千萬人使用的粵語為一種語言(Language),而不再被稱為方言(Dialect),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語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之一。[ English(英語),Chinese(中國普通話),Cantonese(粵語),Russian(俄語),French(法語),Spanish(西班牙語),Arabic(阿拉伯語)。];也多了音樂人開始覺得香港人要有屬於自己的聲音、要創作有香港特式的音樂。既是如此,何不回到最基本,直接從我們的母語-粵語的發音上先去做好?努力保留並展現粵語的特色,把粵語歌/廣東歌發揚光大。

忽發奇想,音樂人可否嘗試從粵語的語音特色中發掘創作的新素材呢?會否是
其一產生新音樂的進路呢?會否有可能因而發展出富香港獨特色彩的粵語歌曲風格呢?這就有賴一眾香港的傑出作曲家去努力探索和嘗試了。 

想為子女找個好的音樂導師?
請用本頁上方之「樂人搜尋」列或是進入「樂人頻道」頁面,尋找各區的樂器導師,不經中介直接與導師聯繫及查詢。


徐弦

作者簡介

「樂人谷」音樂資訊網站總編輯兼創辦人、樂理導師、結他導師及合唱指揮。自小歌不離口,青少年時經常蒲大型唱片舖試聽各類音樂是其嗜好;但因家境關係在16歲才在教會有機會接觸木結他,自此愛上並努力學習,在大學期間亦同時活躍於大學及教會的合唱團和詩班,直至23歲之年有感自身的音樂造藝與知識不足,便立志修讀音樂作個全職音樂人。

因其個性喜好以理性邏輯來思考問題找出問題核心,從而嘗試找出較直接有效率之方解決問題。在從事自由音樂工作者多年後,有感香港眾多
音樂工作者或團體皆缺乏一個能使大眾能容易接觸和認識到他們的平台,故此便嘗試成立「樂人谷」音樂資訊網站,期望能幫助一眾有熱誠、理念和實力的音樂人及團體給大眾能直接接觸和認識,亦透過音樂資訊和文章的分享,長遠逐漸提升香港本地大眾的音樂文化意識,為香港的音樂發展獻出一分力。


聯繫作者

徐弦 Facebook 

徐弦

「樂人谷」音樂資訊網站總編輯兼創辦人、樂理導師、結他導師及合唱指揮。

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