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樂言】「雞,全部都係雞」-胡喬立

O 2016/09/13    瀏覽: 8292 次

 

 

八月中旬,高登論壇上一則耐人尋味的貼文──「雞,全部都係雞」──令理察.克萊曼(Richard Clayderman 1953 - )所演奏的一曲《夢中的婚禮》鹹魚返生。

 

《夢中的婚禮》在上世紀80 年代面世之初,即成非古典音樂中之經典,習鋼琴者無不爭相練習,務求儘速於人前表演;流行至今,相信仍是鋼琴展銷場中,最常聽見的一首樂曲。有說克萊曼並非原作者,作曲者另有其人,叫Paul de Senneville,筆者姑譯「保羅.廸.塞尼維」;而法文原名只叫《愛的婚禮》(Mariage d'amour ),不知是何許仁兄來個妙筆生花,把中文(還有日文)定名《夢中的婚禮》;然而依據樂風,這個有二次創作成份的譯名倒算十分貼切。

 

高登版的二次創作版本,歌詞乍看平平無奇,像是在浴室邊沖涼邊吟誦的即興曲,但竟突然「洪荒」地流傳,更紅足兩星期;本來中文歌詞研究應歸類於文學範疇,但在香港秉承西方學術分類的氛圍下,唸音樂出身的筆者唯有試就《雞,全部都係雞》一詞作出闡釋。

 

《雞,全部都係雞》全文如下:「全部都係雞 全部都係雞 雞 全部都係雞 全部都係雞 全部都係雞全部都係雞 全部都係雞 全部都係雞 雞 全部係雞 全部係雞 全部係雞 全部係雞 全部係雞 全部係雞」。

 

「雞,全部都係雞」體裁源自英文語法 “X, X Everywhere” ,在2010 衍生於4chan討論區並日漸於網上流行;另有說法,此一句式可追溯到18世紀末英國詩人森姆.泰萊.高樂列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的一首詩《古代船家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第二闕中的一句「水,水,全部都係水」(Water, water, every where)。

 

如果以筆者熟悉之藝術詞彙去形容《雞,全部都係雞》的創作風格,當為「簡約主義」(Minimalism)無疑。簡約主義作品,篇幅並不一定很短小,相反,有些以簡約主義手法創作的樂曲,可以達數小時之長。簡約主義創作,係透過重覆使用同一簡單元素,去構建整件作品;近年於大眾文化之中例子,有英國電視製作人占士.美爾(James May 1963 -  )用體積細小的樂高積木(LEGO)去砌出一整棟建築物。

 

近年最成功的簡約主義masterpiece(鉅著),應算是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 1947    )的歌劇《尼克森在中國》(Nixon in China)。 《尼》劇取材自尼克遜1972年訪華──不同於新派導演把北歐神話配工業革命的時代錯誤製作(Anachronistic production)──《尼》劇是名正言順的「西裝友歌劇」;劇中甚至出現毛裝和江青裝,筆者倒想看看有沒有導演夠斤両把毛澤東一角配穿龍袍。

 

曾經瘦如猴相的居士,上大陸雲遊一圈,中年發福不少,回港搖身一變成劇作家,適逢毛魔晉見馬克思四十年,推出新作X上演。 劇,大玩廣東大戲加政治元素,應該係繼紅線女的粵劇《沙家之後,又一媚共獻世作品。

 

阿諛奉承的文化宣傳技倆,完全與藝術沾不上邊,文化藝術落難如此,情何以堪。我倒非常欣賞在「香港文化藝術界國慶酒會」上喝罵香督689 的勇者查映嵐;但查小姐卻因這一義行,而被與會在場的「文化界人士」叫「去做雞」。

 

雞乃六畜之首,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比起酒會上一班黃皮膚黑頭髮的西裝友,更似一個中國人。

 

雞,全部都係雞──香港人承襲不少華夏文化,絕對戴得起這頂高帽。

 

 

 

胡喬立


 

作者簡介


音樂從業員


寫作軟件初階使用者

胡喬立

音樂從業員 寫作軟件初階使用者

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