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合唱團的門檻的確比演奏樂團和獨奏低,很多沒有接受太多音樂訓練的朋友都能在合唱團體驗做音樂的快蔚。合唱的特質就是能海納百川,將眾多聲音凝聚在一起,發揮協同效應,開拓人們欣賞人聲音的變化多端和華麗。
合唱團就在這樣的一個互相效力的團體,它也非常容易成為一個讓團員隱藏的地方。好像在社會,一些沒人關注的弱勢群體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主流的群體中,繼而自暴自棄,放棄自己。情況就如一些合唱團員習慣了在排練中沒有感到太多關注和危機意識,長期讓團員產生過多的安全感,某程度上令團員漸漸失去責任感和敏銳度,亦妨礙進步。
指揮在這個問題上是有角色的。指揮需要有能力編排擁有某程度「不確定性」的排練,這是一種有效的排練技巧。排練中的「不確定性」能具體地能透過多種方式的分組練唱來達成。筆者歸納了曾經使用過方法,希望能提醒團員健康的發聲和抽出一些不太可能在大團練習情況下操練的不太聽得到 (unexposed) 的音樂細節。
1. 將每個聲部分為更小的組合,適合單聲部演唱剛排練的音樂。
2. 報數分組。適合多聲部演唱。這方法能按指揮要求控制組別的數量和每組別的人數。
3. 對唱。將合唱團分為兩大組,每位團員唱給他的「對手」聽,從而聆聽和改善仔細個音樂處理。
4. 圍圈坐 (closed-circle sitting) 有利團員互相聆聽,亦能增進團員的默契 (ensemble-ship)。
5. 團員一邊緩慢自轉一邊練唱有助他們解除日常生活對自己聲音的聆聽慣性,令團員的耳朵更適應不同揀練空間的的聲響效果。
6. 指揮很多時候距離團員較遠,指揮不定時走近不同聲部有助提升團員專注力和敏銳度,指揮亦能透過聆聽了解個別團員的進度和困難,從而提供解決方案。
筆者透過拋磚引玉,希望引發更多關於排練心理學的討論。指揮如拿捏得準確,必能創造有利條件助團員更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