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翡冷翠的音樂文化遊蹤】合唱指揮在聽甚麼?-鄭之璿

O 2017/07/16    瀏覽: 3855 次

 

合唱指揮在聽甚麼?

關於合唱指揮技巧的文章和書籍在外多不勝數,大多都是講解基本動作、發聲練習、樂譜處理等的標準要求。但以上提的最終要用於實際綵排上,也有朋友分享說他們把書本上學到的放到實際合唱指揮上得不到理想效果,最後難為了團員,自己又感到挫敗。

個人認為,指揮樂團合唱團從來都不只是從屬的單向關係,而是以協作模式成就音樂的活動,因此與合唱團內達至良好溝通和互動非常重要。 教科書本中有其中一大主題是關於綵排技巧的,而這課連繫的變數甚多,是最挑戰的部分。所以如果能令合唱團有效地表達音樂,指揮除了把書本學到的照辨教導團員,聆聽與解難是作為指揮必須要學習的。而懂「聽」是把理論轉化至實戰與團員溝通的重要一環,也是把「要團員做」轉化至「指揮自己也要做」的合作模式。本篇分享一下作為合唱指揮兩項要「聽」的地方,以達至有效排練成果。心水清的朋友會發現這跟大部分關於合唱指揮的文章很相似,但心水更清的朋友這最終在說指揮個人修為和選擇。順帶一提,在開始排練前指揮們應該非常熟悉樂譜,確保自己能即時聽出合唱團需要改正的地方。

 

音準、節奏

把音準和節奏都唱齊是最基本要處理的地方。在聲樂作品中要處理的音準,往往與發聲技巧有關。另外音準還包括聲部和聲處理,就算各聲部把音都唱準了(pitch accuracy),但和聲(tuning)上也未必能融和。至於節奏處理上,把拍子唱齊以外,能做到速度(tempo)穩定,最後能把音樂的脈動(pulsing) 都帶動起來。只是這兩部分,每首兩也夠花上四成甚至更多練習時間處理了。

 

咬字

要仔細做好咬字,先要了解字的結構。聲母和韻母的概念要清晰才能聽到要改善之處。語言處理非常重要,建議先把拼音寫下,包括廣東話和國語,還有各國語言。這裡特別一提廣東話,廣東話字比較多雙重母音(dipthong),唱歌時要選擇哪一個韻母需要拉長,美聲唱法跟流行曲唱法是有不同的。至於其他語言,最好請教native speaker了。如果找不到native speaker,利用國際音標 (IPA)也可以找到拼音。除拼音外,也最好找翻譯了解歌詞意思。處理好咬字及語言,那換氣位置就容易安排了。

 

「聽」是每位樂手都需要鍛練的技巧。作為指揮,聽的要更多更全面,清晰表達意見才能擔起領導角色。本篇分享兩項比較易從技巧性出發的題目,若要處理非音樂及技巧元素的,便要就個別團體狀況處理了。

 

 

鄭之璿


作者簡介

怕悶的合唱指揮、女高音、音樂藝術文化愛好者。妄想要學好不同類型的音樂和吸收其他音樂和文化風格。閒時聽音樂、讀歷史文學、行美術館、吃喝玩樂、跟不同人接觸 ⋯⋯  經常幻想自己在過附庸風雅的波希米亞生活。

鄭之璿畢業於三藩市州立大學音樂碩士課程, 主修合唱指揮, 獲獎學金及師隨Dr. Joshua Habermann及隨三藩市音樂學院老師Catherine Cook學習聲樂為第二主修。2016年完成博士研究生課程,主修音樂學及合唱指揮。

在美期間,鄭氏曾為三藩市州立大學女聲合唱團指揮及聲樂指導, 三藩市州立大學音樂學科Ear Training and Musicianship教學助理,  三藩市州立大學室樂合唱團成員, 三藩市交響樂團合團團成員, 矽谷交響合唱團及其室樂合唱團之成員和助理指揮。鄭氏活躍於合唱活動, 經常到訪不同合唱團, 包括三藩市交響樂團合團, San Francisco Girls’ Chorus, San Francisco Choral Artists, Chanticleer, Crystal Children’s Choir.

鄭氏現為香港兒童合唱團指揮,並為多所學校和教會合唱團提供合唱及聲樂課程。 她也活躍於聲樂演出,樂種包括古典聲樂、歌劇、及百老滙音樂劇。2014年起每年於法國五月藝術節舉辦獨唱音樂會。
 

有興趣了解本人工作請前往以下網站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florencecs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