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貓の樂章】運用4 dimension (4D) 方法提升視譜 (Sight Reading)技巧?-爵士貓

O 2017/10/20    瀏覽: 14536 次

運用4 dimension (4D) 方法

提升視譜 (Sight Reading) 技巧?

 

一提到視譜,馬上就是考試的 Sight Reading 部份,怎樣拿高分? Marking scheme 都不外乎節奏、拍子正確、有注意速度、大細聲及其他樂譜記號等。看過一些教授視譜的技巧書藉,例如 ABRSM,Sight Reading Blitz 的分級視譜練習,大都沒有用一個概括的方法去分析視譜技巧。本文章嘗試用一個綜合分析角度,把視譜過程整合為四維 (4D)。

 

當我們一打開譜子,很習慣地跟隨五線譜,用橫向的方法閱譜。正是我們習慣橫向,很多時候會感到閱讀拍子和節奏很困難。所以,初學樂器、唱歌應該先從縱向去入手。很多學習方法,例如 Kodaly, Orff, 其實都是先從縱向閱讀入手。


(一) 甚麼是縱向閱譜 (Vertical Reading)

縱向閱譜包括閱讀指法 (Fingering)、節奏 (Rhythm)、音符、休子符長短 (Note, Rest Value)、拍子 (Beat)、Time Signature、圖樣(Pattern) 、和弦結構 (Chords) 、曲式 (Musical Form) 等等。我們在學習樂理和作曲時,都學習過AABA、ABBA、ABAC等曲式。可是當我們閱讀新曲時,很少會首先用這方法去理解樂譜,而是一個個音用橫向的方式演奏出來。
 

以縱向閱讀,把Bach 的 Minuet in G變成純節奏,會發現其節奏相同的地方。


(二) 甚麼是橫向閱譜 (Horizontal Reading)


橫向閱譜包括音符 (Note)、音符高低關係 (higher note, lower note)、Key signature、序列 (Sequence)、分句 (Phrasing)、和弦模進 (Chord progression)、樂曲情感表示 (Musical Expressions)、樂譜記號 (Musical Terms)、速度 (Tempo) 等等。閱讀過程先應理解節奏、休子符等等縱向記號才去理解橫向記號。正如剛學習所有樂器,除了姿勢,第一步一般都是學習一個音,從一個音變化出不同節奏,然後一個個音和指法加上去,進而加上分句和音樂記號等等。

 

當了解了 Minuet in G的節奏組合後,看看各組 Melodic Sequence,我把他們分成紅、藍兩組。了解所有結構、相同、相似地方後,一段16小節的段落,其實只需要用8-10小節時間去閱讀,這樣便大大減短閱讀時間和效率。

 

我們都能從1-5級樂理學到以上所有知識,問題在於怎樣把樂理學以致用。雖然明白了所有知識,但為甚麼在演奏上還未達致理想效果?


(三) 聆聽在閱譜的角色 (Role of listening)

 

一般我們所看到的樂諎都是 2D – 緃向和橫向。用眼百分百跟足樂譜指示,便不能解決所有演奏上的問題。音樂不單單在於紙上,更重要是把訊息從演奏表達出來。例如樂譜上要求段落要漸慢,會不會不夠慢或者太慢? 要求停頓的地方會否太長或不久長? 這判斷便需要憑聆聽,以及理解音樂間上文下理。

 

做到以上三點一般可以解決考試 Sight Reading 的部份。但視譜的目的不只在於應付考試,更重要是使用這技巧在日後應用之上。我們打開樂譜,很多時候會發現演奏家或者導師在說明演奏方法時,往往會有出入,為甚麼?

 


(四) 音樂常識和閱讀關係

(Relationship of Musical Knowledge and sight reading)

 

同一首樂曲時常都有不同出版社和不同的編譜者。首先,不同人會採用不同版本樂譜,常見是指法、分句可能不一樣。儘管如此,我們也應該有一些基本常識,例如樂譜標的是跳音,不一定是短跳音,可能只是非連音的意思。又例如演奏 Baroque Period 的樂譜,很多時候沒有標上非連音 (non legato),但因應效果需要,我們都會使用非連音技巧。樂曲沒有標明分句,並不代表沒有分句,很多時是作曲家給演奏者空間表達樂句。因此閱讀音樂史,學習各樂器發聲效果、音域,對視譜和理解音樂十分有幫助,亦非常重要。

 

希望透過今期的分析,能讓讀者把樂理、聆聽、音樂史和音樂常識與閱讀融會貫通,更易掌握視譜技巧。雖然有了方法,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必須努力練習,多看多試才有進步。

想為子女找個好的音樂導師?
請用本頁上方之「樂人搜尋」列或是進入「樂人頻道」頁面,尋找各區的樂器導師,不經中介直接與導師聯繫及查詢。

 

參考資料:

Johnston, P., “Rhtyhm Bootcamp”, Philip Johnston, 2014

Price, R., “Right Before your eyes. Right Before Your Eyes: A Fresh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a Piano Score”, Hal Leonard, 2015

Sight Reading Factory, https://www.sightreadingfactory.com/

Steven, W., “Rhythm Cup exploration Book 1 & Book 2”, 2014, https://composecreate.com/product/rhythm-cup-explorations/

Taylor, E., “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 Part I & Part II”, ABRSM publishing, 1998

爵士貓

移居澳洲十多年,有幸獲得很多教學專業培訓和學習音樂機會。曾跟隨亞洲唯一可培訓Taubman 導師的Dr. Therese Milanovic 研習鋼琴技巧,現師隨 Erica Booker 學習教學法及演奏。Erica Booker 是匈牙鋼琴家李斯特門生Alexander Siloti的徒孫。

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