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古樂不古板】數字低音:優良的傳統還是落伍的古方?(二)-Kelvin Tsui
上回講解了數字低音的背景資料和基本主和弦的閱讀方法,我們暫時還沒有遇到任何與現代樂理不同的理論。大部分樂理教材都會在講解主和弦之後解釋6和弦(sixth chord),我們也不例外。
如果我問大家6和弦是什麼,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這是有深度的問題。『6和弦不就是主和弦的第一轉位(first inversion)嗎?』少年,你太年輕了!我會問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就是代表這裡有陷阱。其實和弦轉位這個理論是法國作曲家Jean-Philippe Rameau 在其1722年出版的著作“Traité de l'harmonie réduite à ses principes naturels ”提出,而這理論在當時似乎還並沒有被大眾接受。根據巴哈的兒子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所述:『你可以向大家公開,我父親與我基本上都是反對Rameau理論的。』
既然6和弦在當時不被看成主和弦的第一轉位,那究竟又是什麼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一個被6度音取代5度音的和弦』。簡單來說,在基本四部和聲底下,主和弦的結構是1、3、5、8度音;而6和弦的結構則是1、3、6、8。
我們看看上圖的例子,如果以現代樂理角度看的話,這個和弦是C major的第一轉位和弦,C音是根音(一度/八度音),E音是三度音而G音是五度音。
現在再以古代樂理角度看,這個和弦是建立於E音之上的6和弦,E音是根音,G音是三度音而C音是6度音。
這也帶出了以古代音樂理論閱讀數字低音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底音(Bass note)永遠等同於根音(root note)。現代的樂理老師看到這一句大概會立刻噴飯,我也能夠理解在現代樂理中底音和根音是非常不同的概念,而和弦轉位理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解釋和聲方法,可是從實用角度出發的話,底音等同根音一說實在方便直接,只需要有數數的能力便能快速找出和弦的所有音。
曾經學習過四部和聲的人都知道,在四部和聲裡出現的三和弦都需要重複(double)一個音,以滿足四個聲部。在講述古代樂理doubling的規則之前,我們先看看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Johann Mattheson在其1735年出版的Kleine-General-Bass-Schule裡面提供的例子。
一般來說,現代和聲學不建議3rd doubling。可是Mattheson的6和弦例子基本上全部都是有3rd doubling。這裡可以清楚看到,在巴洛克音樂裡面6和弦不是第一轉位,而是有六度音的和弦。這樣的話上述例子不再是3rd doubling,而是octave doubling。
根據以上octave doubling的做法,若連續出現好幾個遞增或遞降的6和弦的時候,會很容易出現平行八度。這個問題看似很難解決,但是音樂理論家Johann David Heinichen在其1711年出版的Neu erfundene und Gründliche Anweisung提到:『如果出現多個連續遞增或遞降的6和弦時,為了避免八度音與五度音的出現,我們應該單獨以三度音與六度音行進,並且經常以六度音為最高音以小指彈奏。』那到底是怎樣?請看例子。
沒錯,請相信自己的眼睛,解決辦法就是把它變成三聲部!因為在數字低音裡面沒有規定必須嚴格使用四部和聲,所以我們只需要在右手彈奏3度音與6度音,而6度音需要放在最高聲部,要不然會變成平行五度。
為了證明Heinichen不是唯一一個支持三聲部6和弦的人,在此再列舉幾個例子。
音樂理論家Andreas Werckmeister 1698年出版的Die nothwendigsten Anmerckungen und Regeln也提供了變成三聲部的例子,最後5小節為錯誤將三度音與六度音位置交換的後果(平行五度)。
音樂理論家Friedrich Erhardt Niedt 1710出版的Musicalische Handleitung提供的例子。
當然,三聲部並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從Heinichen所提供的另外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到,如果想逗留在四聲部的話也是可以的,只要用上回提到的相反方向行進(motus contrarius)便可以解決。
大家可能留意到,Heinichen在以上例子裡面都是使用octave doubling的,這證明了在17世紀的德國,octave doubling對6和弦來說是最常見的做法。
Mattheson的時代比Heinichen, Niedt, Werckmeister等人更後期一些,有趣的是,在他出版的兩本數字低音教學法裡面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三聲部的6和弦,而他除了octave doubling之外還會使用3rd doubling,一個在德國早期巴洛克音樂史料裡面幾乎沒有出現過的方法。
這個可以被理解為數字低音風格的改變。德國早期巴洛克音樂允許三聲部的6和弦,而德國巴洛克晚期則需要盡量保持四聲部,但是容許3rd doubling。
順帶一提,在法國與意大利派的數字低音裡面甚至可以有限度地容許平行五度與八度,因為意大利派的數字低音會將聲部數量增加,所以多聲部和聲中無法完全避免平行五度與八度,只要最低聲部與最高聲部不平行就可以。法國派數字低音也是別樹一格,以下例子可能會令不少樂理老師中風,敬請留意。
取自作曲家Marc-Antoine Charpentier 1682年左右的著作Règles de composition。
雖然沒有標示,但A與B的開頭四個和弦明顯是6和弦。Charpentier認為『A與B都是好的,因為它是以遞進方式行進,另外在A的第一個四度與最後一個四度為不同的四度(perfect 4th與aumented 4th);而B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也是好的(第一個5度與最後一個五度為不同的五度)。』
6和弦雖然是簡單的和弦,可是背後所帶出的巴洛克樂理概念卻為熟悉現代樂理的我們帶來很大的衝擊,所以我使用了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解。但其實弄清楚了6和弦後,其他貌似更加複雜的數字低音和弦會變得非常易懂。(下回待續)
Kelvin Tsui
聯繫作者: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elvin.tsui1
想搵音樂導師?
請用本頁上方之「樂人搜尋」列或是進入「樂人頻道」頁面,尋找各區的樂器導師,不經中介直接與導師聯繫及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