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慢談.漫談音樂教育】給初學者的爸爸媽媽(二):學音樂≠學樂器-Miss Carol
學音樂不等於學樂器,小寶寶的生理、心理及智能,都要達到一定程度才適合開始正統樂器訓練。
一般學前的小寶寶正式學習樂器前,最好先參加音樂班或樂器啟蒙課程,由於小寶寶視覺發展未完全發育,這類課程大都以身體律動回應音樂,以聽、唱、創造、遊戲等,開發小寶寶的節奏感、音高的靈敏度,逐漸認識音樂的面貌,為將來學習樂器奠定基礎,同時為將來的樂器學習建立暢順的適應期。爸爸媽媽可以多陪伴這階段的小寶寶聆聽音樂,讓小寶寶經常聽到好的音樂,生活在音樂的環境中,培養小寶寶對音樂的感受力。
當小寶寶在團體音樂班或特別設計的樂器啟蒙班浸淫了約一至兩年,小寶寶便可以升班,進入較難的樂器學習,這時期的小寶寶應該具備這些條件:
- 知道並懂得遵守規則及指令
- 能夠專注下來
- 能控制及運用小肌肉
- 視覺發展日漸成熟,可以較輕鬆地閱讀五線譜
- 左右手能夠分開動作
- 較能同時應付不同事情
爸爸媽媽這時侯便需要傾聽小寶寶的心思意念,找出小寶寶喜好,和小寶寶一起揀選心儀的樂器。
適當的時間很重要,當小寶寶未準備好便開始正式的樂器課程,在超過能力所能負擔的學習下,孩子會產生逃避、厭惡的情緒。早期幼兒音樂教育以啟蒙為先,後期再過渡到要求較嚴格的樂器課程。
如爸爸媽媽希望得到音樂教育的最新資訊,和小寶寶一起踏過音樂每一步,歡迎瀏覽www.carolngsmusic.com.hk
Miss Ca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