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人專欄:有樂有理】古典音樂不是不可以「平行五度」嗎?- 徐弦
若是有學過六級或以上樂理的朋友都應該會記得,最起初入門學寫和弦進行時老師都必定會教你寫四部和聲(SATB)結構,而其中一個必須注意的便是在和弦轉換時當中的某兩個聲部之間是不可以出現「平行五度」(Parallel Fifth)進行的。
可是讀者會看到以下的樂譜,由第一小節便已不斷出現「平行五度」的和弦進行,而且結構也很一致,好明顯不是作曲家寫錯了,而是故意這樣寫。那到底這首樂曲是否算是古典音樂呢?它又是甚麼樂派的作品呢?
圖一

若你是一些對美術或繪畫有認識的讀者可能會知道有一派稱為「印象派」的藝術流派,雖然「印象派」對一般大眾來說可能不知是甚麼,但若我說出梵谷和莫奈這兩位印象派畫家的名字,大家又可能會大概知道甚或曾看過他們的名畫,而對印象派藝術有多一點的概念了。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故此欣賞印象派畫作是要距離畫作遠一點來觀賞並體會其意境。
梵谷《夜間咖啡館》
莫奈《睡蓮》
在十九世紀的八十年代,當時德布西與拉威爾等走在藝術創新尖端的法國作曲家受著梵谷和莫奈等印象派畫家所影響,便開始創作印象派音樂,日後更成為了印象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了能透過音樂去表達光影的改變和對時間的印象,印象樂派的作曲家發現了可借助「平行五度」的獨特聲響來產生這些意境效果,故此大量使用「平行五度」便成了印象樂派作曲技法的特色,而圖一那個樂譜便正是德布西的作品。
這個月是香港的法國五月音樂節,將會有多場法國音樂會,其中的時.刻室樂「法現新聲音音樂會」便會演出德布西與拉威爾的印象派作品,以及近代法國作曲家梅湘及杜替耶(Dutilleux)之作,而筆者會推介大家去觀賞這場的音樂會,除了可聽到法國印象樂派的作品外,還因為時.刻室樂與一般的室樂團的演出有著與別不同的地方,他們過往在藝穗會的演出皆不使用舞台,而樂隊是坐在台下的大廳中間,讓聽眾圍著他們來演奏,好使聽眾能以最近的距離感受音樂,打破一般人對於古典音樂是高高在上不親民的形象,想現場感受法國印象派音樂的朋友就不容錯過啦!
徐弦
歡迎各位讀者加入 徐弦樂理及和聲學班專頁 ,讚好並點選「優先看」便可收看筆者每月的Live「直播學樂理」節目。
請按這裡->徐弦樂理及和聲學班專頁
亦可在此頁下的作者簡介中按「所有文章」鍵,便可收看筆者在樂人谷所有過去的樂理專欄文章。
樂人頻道:徐弦
想為子女找個好的音樂導師?
請用本頁上方之「樂人搜尋」列或是進入「樂人頻道」頁面
尋找各區樂器導師,無需中介即時與導師聯絡及查詢。